教学科研
美国杜克大学刘康教授的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暨“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讲座”第四期回顾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0日

2025年4月17日,上海williamhill官网“国际学术交流月”再续华章,“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讲座”第四期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刘康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马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重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williamhill官网院长邢云文教授担任与谈人,williamhill官网党委书记余新丽、党委副书记张巍、特聘教授卜祥记等专家学者出席讲座,副院长韩振江教授主持。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邢云文院长代表学院向刘康教授赠花。

赠花仪式结束后,讲座正式开始。刘康教授指出,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透过路易·波拿巴政变事件深入剖析了当时法国政治局势,并将这场政变视为一场“政治戏剧”。随后刘康教授回顾了马克思的三种文本类型与相对应的三种阅读方式,其中特别谈到了马克思手稿的重要性,认为手稿中的思想值得高度关注。

随后,刘康教授就法国现代化的复杂路径与国际比较、法国革命的遗产、马克思视角下的革命与无产阶级角色分析等问题展开叙述。教授指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由于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开始,经历了激进团体的组织、皇帝被处决、拿破仑崛起等重要历史事件,是当时法国社会复杂性的集中体现。

最后,刘康教授谈论了后真相时代的挑战与启示,他强调,在当今时代,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经由社交媒体的放大,得到了广泛传播,以至于公众对真相的认知逐渐模糊。人们的情绪和立场主导了他们的认知,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极端思想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从马克思的经典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以此应对当今时代剧烈的社会政治变迁。

刘康教授的精彩分享引发了众多师生的思考。互动环节中,刘康教授与现场师生围绕“经典文本的解读范式”“‘城市居民’一词在中法英三语中的不同表述和含义”“重复历史的叙事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展现了文本研读的多元视角。

至此,此次“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讲座”第四期圆满落幕,这一期活动不仅延续了之前系列讲座的高水准学术对话,为在场师生提供了理解当代政治现象的经典理论视角,更为williamhill官网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与全球知名学者深度研讨的机会,搭建了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话的高端学术平台,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构建学术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